每年的高考结束,录取进入尾声,而参加高考的考生和家长也是喜忧两重天。在一切都尘埃落定之时,人们不由会问:为什么有的考生名落孙山,有的考生却被清华、北大录取?好学生是如何炼成的?他们有什么独特的秘诀?学大教育的专家们告诉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,除了遵循学习规律之外,可以通过总结各个学科的特点,结合自己的实际来提高学习效率,提升学习能力,这才是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。
语文:增加课外阅读
一定要有自己的擅长科目,但是不能偏科,有了优势科目后,学习起来就比较轻松了。语文老师为增加我们的阅读量,要求每个星期读课外名著一篇,做好摘抄,写好读后感。因此,我经常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籍,起初,只是硬着头皮把书看完,全都是囫囵吞枣,不求甚解。不过,看完后总像是看过了一部电影,回味无穷。慢慢的,就养成了爱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。日积月累,现在已经吸收了不少的“营养”。久而久之,这便成了一个课余爱好,从读名著到看电视、读报,学习途径变得越来越广。
语文学习不可单调,我经常想一些办法来丰富自己的语文学习。另外,针对高考题型和自己的弱项,从字音、现代文阅读、文言文、作文等方面进行了加强练习和反复研究。
英语:不放过锻炼自己的机会
英语是我的弱项,进入高中后,我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词汇量,在老师的指导下,每天花一个小时去读课文、背单词,增加语感和词汇量。平时,不仅要记,还要克服“遗忘”。
数学:建立“错题本”
我上数学课从来不抄笔记,而是认真听老师讲解方法,并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解答。在课堂上把学习内容尽量消化,若要记笔记,课下再凭自己的记忆补,相当于又把课堂知识温习了一遍。有些同学在课堂上不停地抄笔记,却忽视了听老师讲什么,这是很不科学的。
我的成绩进步得益于“纠错”,每攻克一道难题都会让自己精神振奋,靠着这点“成就感”来支持自己继续做。从高一开始,我就准备了专门的“错题本”,里面都是做错的或是自己认为很好的题型。经常回顾,就会有新的发现,达到“温故而知新”的效果。
错题都是自己整理的,每类题型都有归纳。平时每做错一道题,都会认真总结出错原因,针对这种题型多动脑筋,直到完全掌握为止。“错题本”也在最后的高考冲刺中,成了复习的“杀手锏”。“这个阶段,该复习的都复习过了,再看看容易出错的地方,向错题争取分数。”
我喜欢交际,喜欢展现,喜欢合作,因此,我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能提高我的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。平时经常跟同学一起学习、聊天;在讨论会上,也会参与辩论;如果班级或学校组织辩论演讲赛,会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,锻炼自己。
此外,我还习惯随身带个小笔记本,本子上全是自己不太熟悉的知识点,坚持查漏补缺,一有空就看。每周英语有什么得失都记在本子上,随时调整下周的学习计划。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,要有坚强的毅力,要持久、有意识地培养,只要有决心,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。
压力大的时候,多和同学相互交流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,通过取长补短指引方向,大家变枯燥为乐趣,一起促进、共同进步。学大教育网祝愿大家学习生愉快。